文章访问量:
{{selfs.title}}


图片


图片


图片


图片


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4月18日下午,国际经贸学院现代物流管理2205班策划前往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,体验一趟简牍考古发现之旅。


在中国纸张发明之前,古人都把文字写在竹简与木片之上,所以“简牍”便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,换句话说“简牍”便是古代纸张发明之前最主要的书写载体。长沙是中国出土简牍最多的城市。长沙简牍博物馆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、保护、整理、研究和陈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,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简牍藏品,总数超10万件(约占全国三分之一),其中一级文物达1223件。陈列由四个部分组成,《三国吴简》、《中国简牍》、《世界文字载体》和《中国简牍书法》。二层为《湘水流过——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》,由“潇湘弦歌”和“简里湖湘”两大部分组成。


除了简牍之外,博物馆还介绍了世界各国古代的泥版、石碑、树叶、羊皮书等书写载体,学生们第一次亲眼看到古埃及“莎纸草”实物,开了眼界。在二楼“潇湘弦歌”文物展览,还有刻有甲骨文的牛胛骨和龟甲、书写简牍的工具、制作简牍的场景,甚至有长沙走马楼古井发掘现场的复原。制作竹简工序繁多,为了不被虫蛀,要烤干水分,让青竹“出汗”,再削成竹简在上面写字记事,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。博物馆陈列出的文物深深吸引了同学们,让同学们主动靠近和接触陌生的文物,与文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在内心感受文物所经历的风霜。


这些小小的简牍从战国到魏晋跨越千年贯穿整个简牍时代,记录了中华文明奠基时期的灿烂与辉煌。此次研学活动,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中华简牍故事,重温古代简牍文化,领略简牍书法魅力,传承中国历史文脉。


文:汤继军     图:李平洋 汤继军 鄢俊         审核:梁宗厚